第百六十五回 甥舅行道忆往昔,桃花不开人已故-《红楼公子琏》


    第(3/3)页

    此刻的刘若谦,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唐代大诗人刘梦得那一句“玄都观中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释然又难舍!

    更能体会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不开人已空”的物是人非之感!

    转头看向后面,乖乖牵马的沙平威,依稀仿佛看见了当年,兴高采烈,直愣愣就纵马出城,迫不及待来接亲的傻妹夫。

    刘若谦对于长安的记忆,也是开始于那一次!等到他下一次记忆深刻,来到长安的时候,就是自己妹夫,中箭身亡,妹子哭的肝肠寸断,平威懵懂幼童之时!

    对于自己晚来一步,没能救回已经命悬一线的妹夫,刘若谦心里面一直都是有些自责的,甚至引以为憾,虽然也没谁怪过自己!

    此后几年,虽然时常也来长安,看望自家妹子,不过终究是过客而已。如同走马观花,来去匆匆!

    等到自己妹子病故,临终前将沙平威托付给自己照顾。自己闻讯而来,帮助年仅十余岁的沙平威,料理的自家妹子的后事。

    还给他找了个去处,又在这京城之中盘桓了几个月,直到外甥安顿下来,有了着落,才再一次踏上了旅途!

    也不是没想过把沙平威带在身边好好调理。不过这小子虽然憨直,却有一股韧劲。一心的想子承父业,绒马沙场,报效国家!

    自己怕他傻愣愣的到边关投军,一不小心伤了性命。岂不是愧对妹夫妹子?

    所以才借着妹夫的遗泽,走了神武将军冯唐的门路,把沙平威塞到了基本不用上阵打仗的京营之中。

    又因为这小子性情直爽,颇有勇武,所以冯唐将军一眼就看上了沙平威,留他在跟前做了一个小兵,而且待遇优厚!

    所以为了沙平威这个好外甥,一脉单传的独苗苗。刘若谦这个做舅舅的,可是操碎了心。

    如今见这傻小子,已经到了十七八的年纪,成了个大小伙,高大帅气,就是性格刚直天真,对于男女之事,居然一点都不开窍,又常年在军营之中,少有和姑娘们接触的机会。

    如果自己这个做舅舅的不添把火,加把柴。帮这个傻外甥,趁此机会,好好筹谋筹谋。那么这小子估计还要光棍一条打好久!

    眼看着就要二十出头了,这傻小子却一点都不知道心急。甚至对于这些事儿,居然一点都不开窍。刘若谦看在眼里,可谓是急在心里!

    要知道他们老沙家,就他这么一个独苗,如果他打了光棍,虚耗了年华。

    自己膝下又没个亲生的一儿半女,那么他们老刘家和老沙家就彻底断香火了!这是刘若谦无乱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现在这个年代,就讲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又不是国家存亡之际,不兴那一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本事的好男儿,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哪个不是娶上一房妻妾?先生,两个胖娃娃再说!

    发早财不如生早子,先成家后立业,才是这个时代的大流。像后世之中那样,一个个标榜着晚婚晚育,在这个时代,那就是离经叛道,要被戳断脊梁骨的!

    哪一个敢提出这种想法,不用别人说,当爹的就要打断他的腿,甚至那婆娘也要跟他过不去!这年头有个一儿半女的,就是女人们的定心丸,如果谁敢标榜着不要后代,那简直是逆时代之潮流,要被拖去重打20大板的!

    因为人口的繁衍,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兴盛强大。除了那些断入空门的和尚道士,其他的大周朝百姓,有一个算一个,都要为人口的繁荣,大周的繁荣,做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

    人多力量大,早婚早育,快生多生。图一个开支散叶,儿孙满堂,才是这个时代不变的主旋律!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偷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