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也是为什么贾琏含沙射影的点出了裘良跟八爷党有勾结,皇帝却不置可否,没有后续动作的原因。 站在他的这个位置,无时无刻不在玩平衡之道,现在动了裘良,无疑会打草惊蛇,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 虽然现在,贾琏在江南狠狠的打击了老八一党的嚣张气焰,帮自己弄回了东南财政之地,又干掉了甄家,不仅恶心了一把太上皇,也跟自己纳下了投名状。 但是现在还不是彻底撕破脸皮公开斗争的时机,如今边患未平,不宜大动干戈,引起朝堂动荡。 对于他来说,贾琏在江南搞出的动静,已经足够大了,而且收获的成果,其实永隆皇帝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身为帝王,不得不考虑全局,所以面对贾琏的隐晦点破,自己并没有明确的动作! 攘外必先安内,现在是让朝局暂时稳定一段时间的时候了。所以等到贾琏回京之后,皇帝都要让他消停一段时间,转移一下老八的注意力。 所以贾琏还没回京,一口隐形的黑锅,已经悄然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当然作为补偿,他在江南那些出格的事情,皇帝也就既往不咎了,比如收纳甄家四个女儿,吞并甄家一部分财产,这些行为,皇帝已经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当然作为代价前提,有些事情贾琏就要受些委屈就此打住,然后有些黑锅,还要他来背! 现在朝堂紊乱,被他搅起的动静搞得人心惶惶,自己必须做出表率,用贾琏个人的一点小委屈,换来目前风波的平静! 只有等自己解决了他们的外援抚远大将军王,也就是自己的十四弟这个不稳定因素,对外平定边患之后! 到了那个时候,失去了江南的老八一党。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就回天乏术了。 现在他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贾琏忍气吞声的把这件事情揭过去。 而且还要适当的贬斥他一番,朝廷百官做做样子。 从江南的行事风格来看,贾琏是一个非常果断的人,要让他隐忍不发,暂时放弃对裘良动手,估计也要费一番功夫! 而且最主要的是贾琏在江南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皇帝的忌惮,从他的处事风格上来说,无疑是一把好刀。 可是有时候这把刀太锋利了,就容易划伤自己的手,适当的让他钝上一点,还是有必要的。 虽然贾琏出身开国荣公之后,只要肯努力,位极人臣,出将入相也都是有机会的。 因此,正常情况之下,在皇帝的心中贾琏是不可能抛家舍业,铤而走险的走上谋反的道路。 这么一来,皇帝对于贾琏用起来也比较放心,可是适当的敲打,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无关于对错,只是君臣之别而已! 现在的他感觉自己正值春秋鼎盛,所以和贾琏还想传下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而且根据朱七汇报的情况,这小子不仅文采风流,而且武功更超过乃祖荣公! 这样的一柄宝刀,若是用的好,未尝不能成就一方雄图大业。开国功勋之后,在太上皇一朝,已经被打压的快抬不起头来了。 勉强在位的也是些中庸之辈!乾熙一朝提拔起来的新贵文臣,已经占据了朝廷的主导风向。 这也造就了自己父皇哪怕退位了,也依然能对自己处处掣肘!根据这几年虽然也做过一些努力,不过收效甚微! 东南的财政,九边的兵权,自己登基六年以来,不知道废了多少力气,都才收回了一部分,如今九边,他虽然掌握了大部分,但是,依然有能够掣肘的存在。 而且那时候自己这个皇帝穷的很,东南的财政大头没有在自己的手里,自己一直都不敢有什么开疆拓土的大动作。 面对北边蛮族的威胁!也是一直被动防守的状态。面对东南糜烂的局势,也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搞一波新政,结果收效甚微! 还好派出了贾琏这个奇兵,破开了东南僵局。如今要不了多久,整个东南的财政大权,自己就能回收回来! 有了东南财政的支持,又稳定住了朝中的小动作不断的老八,狠下心来,弄掉老十四,整合西北。再给自己几年时间,未尝不能追亡逐北,成就一番帝王伟业! 其实如果不是局势不允许,他也不想做一个在内彷徨的文皇帝。自古为帝王者,谁都向往开疆拓土,千古不朽的帝王功业。 不过,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只有做好守成之君,才能有开拓进取的时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