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彭大郎一次要送的订单也越来越多,但也意味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许是因为廖掌柜起了个头,其他下单的人,便按照他的赏钱标准来给。 所以每一份订单,彭大郎都能收到五个铜板的赏钱。 订单多的时候,一趟便能赚个几十文,一日下来,能够有上百文的收入,比起她娘累死累活摆摊子赚的钱,都还要多一些。 这订单多了是好事,但李琳芳却看见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彭大郎会送不过来,毕竟这吃食讲究一个时效性,于是便考虑着要不要再请俩人。 但这干活的人多了,每个人赚的钱势必会减少。 彭大郎也挺聪明的,他邻居家有一骡车,目前闲着没用,他便以十个铜板一日的价格,包了下来。 对于邻居来说,不仅可以不用每日费心的给骡子准备草料,还能有十个铜板的收入,很乐意租给彭大郎。 有了骡车,再多的订单,彭大郎都送的过来。 而且,配送的时间也能再次缩短一点。 就在彭大郎干劲十足的时候,李琳芳却有一丝未雨绸缪的担忧,还是配送的时效性。 现在就只有东市下单,且又是夏日还好。 若是再等上几月,气温降低。 凉了的饭菜都没有人吃了。 若是能够向后世那般,骑着电瓶车送外卖,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再不济,骑自行车也好。 当然,也可以骑马。 但一匹马的费用很昂贵,骑马配送,就赚那几个铜板的赏钱,只会亏的裤衩都没有。 对于电动车,苏棠其实也很需要。 现在买是能买,电也有地儿冲。 但问题就在于,她家无权无势,好东西容易遭人惦记。 这便是她没有将自行车骑进长安城,同时又请廖掌柜和李郎君帮忙保密的原因。 若是能够来一根既能信得过,又足够粗的腿,与她合作就好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