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新的时代-《战国之鹰》


    第(2/3)页

    若是历史记载若是真的话。那么猴子应该就在嘉兵卫的家中了。让政良失望的是,罗氏家在远江搜寻了三年,不但没有找到猴子的踪迹,甚至连传说中的嘉兵卫家也没有找到,反倒是找到了真兵卫、三兵卫之类的,就是没有一个嘉兵卫。血淋淋地事实告诉政良,历史的文献记载未必就是真的。

    找不到猴子的踪迹。就只好盯着在历史中与猴子必然有着交汇的织田信长了。对于织田信长,政良也是犹豫着是否对其实施暗杀。

    信长经常跑到居城外的市集甚至郊外游玩,这样的生活习惯,绝对给罗氏家黑鹰提供了极多的下手机会。只是政良却担心因为杀了信长。将会彻底改变整个倭国历史的走向,从而令到他具备的对历史的大局观的优势荡然无存,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至于在暗杀信长后,如何改变历史走向。这个就很好理解了,要是信长死了,到时候就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挡今川义元上洛了(虽然罗氏家与今川家结盟了,但是政良当然是不希望今川家先他一步上洛的)。一旦今川义元真的占据了京都,那将又会是怎么的历史情况呢?此外,没有信长,德川家也很可能不存在了,甚至将来又有谁来阻挡武田晴信与上杉谦信的上洛呢?政良发现只要信长一死,很多事情就都会改变了,所以为了让历史不至于发生太大的改变,政良甚至还要协助织田信长将今川义元给干掉。

    呵!真是讽刺啊!本来是抱着暗杀对方的想法的,结果一分析后,竟然发现还要帮助对方。而对于刚刚与自家结盟不久的盟友,甚至还要去暗中谋害。若是今川义元知道政良此时心中的想法后,定然会被气得吐血三升。

    想到了织田信长,政良又不由的联想起此时战国豪强大名们思维中的一些传统想法。

    以对忍者的运用为例,一般大名家中的忍者都主要是用来对付内部的,主要是用于对内部的监视以及信息的传播。至于暗杀,这些大名们是几乎不会考虑这样的手段的。使用忍者暗杀是这个时候的众豪强们极为人所不齿的一种卑鄙行为,与宣扬英勇无畏的武士道完全背道而驰(此时武士道精神才刚刚兴起,到了江户时代,武士道精神就简直已经变成了病态了)。

    而罗氏家此时的忍者使用制度几乎完全超出了一般大名的理解范围了。这也是罗氏家往往在大战中取的先机的重要原因。当然,随着战国大名之间的战争越来越激烈,忍者的作用也被逐渐发现了,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大名也开始重视起忍者使用了,忍者也开始在战国的历史中活跃起来。这其中就以武田晴信、上杉谦信、德川家康、北条氏康最为出名,他们麾下都曾经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忍者。

    至于第一个在战争里大力运用忍者力量的大名织田信长(若是没有罗氏家的出现,织田信长的确是在桶狭间一战中第一个大力启用了忍者的探查作用才取得了战争的先机。并且最终砍杀了今川义元的大名),却是在强盛起来后,压制了忍者在家中的地位,甚至直接对伊贺的忍者出阵,直接将那里的忍者赶尽杀绝。但从另一个方面来,或许也正是因为信长看出了这些忍者的恐怖之处。所以才做出了上面的这些举动的。

    又如今川义元,他就是遵守所谓“传统”的有力代表。当时倭国的战争以正攻法为主,即两军在约定地点集结,然后根据兵种、阵形,你攻我守,极有章法,要求将领有极高的统率能力。如十二世纪名将楠木正成以居高临下的“楠战法”享誉倭国;甲斐名将武田信玄则以“风林火山”的机动战术著名。在战斗中。双方士卒都光明正大,背插绘有家徽的战旗,大喊主君口号,奋勇当先。那时的战争是一种极为神圣的事。今川义元即是在这样一种传统战术策略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完全是按照当时战争的惯例进行的。如果把这场战役比作一盘围棋,那义元完全是按着定式在下,一板一眼,挑不出一点毛病。

    而织田信长。众所周知,自小就放纵不羁,被人称作“白痴、疯子”。作为大名的长子,这些传统的战术理论估计他是学过的,但根据他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放在心上的。这可能与织田家崛起短暂的历史也有关系。他不象今川义元,循规蹈矩。行事稳重,以维护今川家古老的荣誉为己任,而只是以与生俱来的直觉寻找战机。因此,在今川军到来之际。他尽率精锐,卸下战旗等累赘,以布包住马蹄,翻山越岭抄小路偷袭。虽艰苦而狼狈,但最终成功击毙今川义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