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只为生存-《战国之鹰》
第(2/3)页
站在城墙上往外望去,只见罗氏家大军在将领们的命令下。开始慢慢往府内馆靠近,在面向正门这一边更是突出了一队整齐的军阵。
“准备作战!”见此情景,若林越后守以为罗氏家真的要攻城了,也是当即下令道。
“大人,你看那里?”就在这时,身旁的一个家臣指着远处说道。家臣所指的方向正是方才从罗氏家大军中凸显出来的那个军阵的方向。
只见此时,那个军阵在距离城门远处突然停止了下来。然后瞬间分开,从中露出了一条宽敞的通道。紧接着,一队人马从通道走慢慢往城门处走了过来。
“灵柩?”若林越后守一眼就看到那一队人马中,出现了一个被抬着的灵柩了,此外,在灵柩的身后,还有数人捧着一些木盒。整支队伍显得相当肃穆隆重。
“暂停攻击。”见此情景,若林越后守当即下令城墙上的守兵不要攻击。
就这样,城墙上的上千名大友家守兵,以及城外近万名罗氏家士兵纷纷注目着那个灵柩逐渐来到了府内馆的城门前。
“奉我家主公之命。特将大友义鉴的遗体送还!为表对死者的尊重,本家将后退半里,并于两个时辰后正式开战。”将灵柩停在城门之外后,一个罗氏家的武士站在城门前抬头对着城墙上大喊道。随后在留下一人后,其余的罗氏家众人纷纷在这个武士大带领下开始撤离。
远处在众人护卫下的政良也是将手中军配一挥,围拢在府内馆中的罗氏家大军也纷纷开始有秩序地往后后退。
虽然大友义鉴曾经数次找罗氏家的麻烦,但是在政良内心中,对他还是感到很佩服的。大友义鉴并非是什么垃圾的领主。能够带领着一个豪族成为一方霸主大名,可见其能力是相当不错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英明之主。客观地说,他全力打击罗氏家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否则罗氏家一旦完全站稳脚跟,就是大友家悲剧的时候了。唯一可惜的是,即便最好的领主,若是遇到比他更为优秀的领主(比如政良),那很可能是一场悲剧。去年罗氏家与大友家、大内家的这一战的结果,直接改变了北九州的格局,从而影响到了三家的命运,也间接影响到了九州其余各地豪族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自此,罗氏家真正成为了影响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棋子。而大友义鉴却悲剧地成为了衬托这一历史事件的配角。
当然,经历了大友义鉴的这一次事件之后,政良却也清晰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底蕴再深厚的家族,若是在家督突然死亡,而继承人还没有确定下来又或者无能,从而得不到家臣支持的情况下,即便内部家臣团再团结,一个家族也会在外部的压力下分奔离析的。所以政良对于自身的安全从此却更加常重视起来了。他可不想重走大友义鉴的后路。
此前,从城内罗氏家细作送出来的情报中得知,城内的大友家正用大友义鉴的死来唤起守兵的意志。出于降低城内守兵的斗志以及一定程度上获得城内、城外原大友家领民好感目的,并且也出自于政良发自内心的佩服,政良在接收到木下昌直送来的大友义鉴遗体的第二日,就决定将遗体送返城中了。
政良这一举动赢得了已经投诚罗氏家的原大友家家臣的佩服,也向各地,民众宣示了罗氏家对当地领民的善意。于是前两日跟随矶野员昌从南面鹤贺城到来的入田亲诚感动羞愧之下还亲自请求入城劝降。
老实说,此前的投诚,他是迫不得已的。若不是当时周围的大友家豪族们在得知其儿子投靠罗氏家,并且误会入田家暗通罗氏家,协助后者入侵大分郡,如此情况下,这些豪族根本容不得他辨别。此外,他也的确不愿意因为自己坚决拒绝反叛而导致已经加入罗氏家的嫡子受到罗氏家的责难,甚至导致家族因此而覆灭,所以他权衡再三后,终于还是选择了投诚罗氏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