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仲裁-《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支持中隆欧冷的多是产品方,坦白讲,谁不希望流通方尽可能鞍前马后把自身一家服侍周全呢。而那些支持同兴的,多是第三方物流,因为很多业务上的约束说一句霸王条款也不为过。

    相比之下,不像老树盘根遒劲多年的产品方,第三方物流是这个年代的新事物。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也不统一,这给了产品方充足的筛选空间,随着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的涌现,天大地大货单为大,面对甲方的很多苛刻要求,练就了不俗的忍耐功底。

    栾平欣思量许久,还是不由问了出来,“殊同,你是有意要走到这一步的对不对?”

    半晌之后,胡殊同点起头来,“没办法,有的时候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大的拦路虎,同兴得试着闯一闯这个通道。”

    栾平欣抿了抿嘴,“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太欺负人了,互相之间没有规矩,低头一看全是规矩,这才是他们最大的规矩吧。”

    胡殊同微微一笑,“每个行业其实都有行业病,只是走得不深的人瞧不出来而已。”

    栾平欣静静望着胡殊同,一时间不再说话了,她本以为业务的量越来越大、各地的厂越起越多,就是越走越开阔的康庄大道。今时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关卡,是在业务中、又在业务上。

    让栾平欣不甘的是,资本让偏见越来越深,11年冷链融资潮那会,因为同兴的不融不入,让这等独立私企在资本面前显得不识趣。今天的局面,更像是一种延续,改的了前堂匾、改不了后庭灶。

    换言之,如果当年同兴接受外来资金,接受昌运、拜冷这样业界巨头的融资,那便让人掂量颇多,今天的国际分销断无眼下这般掣肘。

    但胡殊同一点都不后悔,他清晰记得当年与雷小溪的谈话,那不止夯定着胡殊同的信心,更让他知道拳掌在握才是最大的硬气。

    不管怎么样,从03年至今,同兴是他胡殊同说了算,同兴要从哪里拿地、去哪里建厂,同兴要开拓境外、要攥住渔道,是同兴人的打定、同兴人的决议!

    包括这件仲裁之事,同兴的例会上,没有手握资本的人建议以和为贵,也没有人建议三思而行别碰仲裁。因为胡殊同是同兴唯一的大端口,他执意要做的事,同兴上下惟有倾力配合,在心态上与从前的桩桩件件并无区别。

    栾平欣向后看了一眼,视线的尽头也看不到一辆车,更不要说同行的伙伴,这条路让人觉得孤冷。

    好在是胡殊同依然镇定,栾平欣也不曾见过他慌乱的时候,但她知道,身旁的他这一路上,沉默中是怎样的翻覆。这不是业务局,却是比业务重了百倍的局,不是能走多远的问题,而是走不走得动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