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大势压人-《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胡殊同深以为然,08年的四万亿,近一半资金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它不仅加快了我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步伐,更刺激了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国外把这看成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奇迹。

    基建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它带给每一个人的感受也是极为直观的,水利的通达产生切实的增收、宏大的建筑确立一张张大国名片、路网的建造盘活了全国经济,每一个目睹这些变化的人都为此而自豪。

    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走出大山,从前乡村的泥泞路变成石板沥青,破旧的棚户区变成红砖白瓦,持续多年的村村通,通路、通电、通网,这些都是基建所带来的真切改变。

    一如人的成长,昨天与今天岂能看出变化,但若放在一个十年跨度的对比上,你会发现,这个国家真的不一样了。

    “侯总,我敬佩每一个基建人,除了看到的高楼大厦、路网机车,基建还在缓解上游的产能过剩,并深刻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就业环境,它给我们带来的利好,我想不必过多赘述。”

    侯欢微有一怔,胡殊同这一言让他饱满的情绪消释了些许,但仍继续道:“胡总,我们将迎来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十年,那里尚有巨大的空白,未来十年的西部将成为大战场。然而再美妙的蓝图,也需要一步步忠实践行,需要一砖一瓦去铺设,这才是行业的本源!”

    这是一壶老白茶了,一改人们对白茶寡淡的印象,胡殊同抿着茶,和这个侯欢聊话的感觉与从前任何一个场景都不同。人自豪于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从这个人身上,胡殊同看到的更多的是个人性格的问题。

    世上总不缺一些特别喜欢灌输的人,他们经常作为生活中的演讲者,很多时候,他们仿佛只是喜欢这种存在,越是不插话他越是享受其中。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正是那一座座钢厂、一座座砖瓦厂、一座座水泥厂呀!安居需要它们的基础支持,乐业需要它们所撑起的事业梦想,那看上去一吨吨冰冷的水泥,构建起来的是强盛热势!”

    他终于说到了目的,口口声声基础建设,却快要把水泥厂架到半空供人瞻望。之前的一席席话,就是在告诉胡殊同,那不是仅仅是一座水泥厂,那是利民兴业的大保障,是未来这个十年的大臂膀。

    侯欢早已瞧准了一点,那就是胡殊同说不得什么框外的话,他不仅有行业的身份也有学业的身份,在这顶大帽子之下,容不得他说出那些人人可讲的轻易辩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