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隆山峰会-《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余大军的冷库标准化方案,深得业界认可,从冷库建造商的角度进行拆解,更加让人看清标准化冷库与整个行业的深入关联,前有材料设备、后有运营方式,冷库这个大核心,已经把现场串联了起来。
冷链的智能化,除了射频识别的统一化、车载系统的标准化,黎舟还演示起来自己的设想。今后的智能将会从内部运营管理系统,走向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系统,未来将有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冷库的内部可以实现如汽车生产流水线般的精细化操控。
在这峰会的平台上,人们各展所长、各放异彩。隆山峰会达成了丰硕成果,专题报告二十六篇、行业标准建议十八篇以及百余篇发布在各类网站和刊物上的峰会论文。
更切实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大量企业间意向合作协议,这是最能体现峰会成效的地方。“我要找车”,有近在眼前的售车、租车企业,“我要建库”,有来自各地的冷库建造商,“我要采购”,这里集聚着农副产品流通企业。
从前最难的就是怎么打开渠道,归根结底是因为能看到的渠道太少,越少就会越掂量,把业务做得像押宝一样。
隆山峰会的影响远不至此,它所带给行业的是一种“平台之上共你我”的大模式,衍生出企业与企业之间无限的交集,真正做起来冷链人的圈子!
这场峰会也达到了隆山冷协的目的,也只有这样的阵仗,才能破除固有设备商为主的壁垒。通渠道、走市场、汇同行,才是冷链的必由之路。
从头到尾,胡殊同没有落下任何一个场合。
他虽然没有登台,但同兴却是这一场峰会的大赢家。
同兴的名字从未间断,它出现本次峰会协办方那一栏,在众多登台的人中,同兴被一次次拿来当做案例。这样的氛围,阐述表率反倒是其次,鹏程建设、达业集团、南郊物流、青岩冷协、明江车辆、盘湖外运,人们更看到的,是其中强大的人脉!
从前不曾觉得,因为从前这些人也没有聚过。更神奇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今同时为同兴发声,谁才是那所归之人,今天算是看得清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