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登台共擂-《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首先希望大家明确一点, 这次谋求与同兴的合作,并不是天胜单方的规划,它涉及到什么才是更有利于冷链发展壮大的模式。创业园区不仅是土地的整合,还是业务渠道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我们国家的冷链物流行业只是初始阶段,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单兵作战。”
只一开口便觉策略明晰,不仅把土地一事堂而皇之说成合作,三言两语还把同兴的对手变为一个需要整合的庞大群体。
“而且最为掣肘冷链的就是成本问题,很多企业无法壮大、很多创业不敢尝试,缺少的是一个平台。与同兴的合作意味着优越区位的孵化式平台,行业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我们需要从源头上注入更强的能量!”
“此外,创业园模式可以将服务系统标准化、服务内容统一化,我们更容易获得贷、免、扶、补等金融帮扶举措。行业需要合众,冷链亟待集群,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需求,走出冷链业的康庄大道!”
片刻之间,屏幕上亮出天胜的创业园方案,整个内容颇为细致。不仅以网脉阐述整个园区业务动向,还将孵化系统大书特书,如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共享空间、政策引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咨询策划、人才培训等方方面面。
霎时间,会场赞同者不在少数,天胜的方案颇有“为公”的格局。
先发制人也好、先入为主也罢,在这样的陈述面前,无论同兴说什么都显得小家子气。到胡殊同发言时,他完全脱离了这听证会的要义,一味阐述起来同兴目前的业务情况和冷链规模,至于“自主型产业基地”,从头到尾一字不提。
这让一旁的曾昭达极为困惑,在他看来对面的陈述全是空泛的框架,简直就像企业招聘罗列着三险一金、升职有路、年终旅游、餐补行补一样。
更加不能理解的是,那般务实的胡殊同居然默认了这些,再听同兴的发言就太显得自扫门前雪了,这一回合,同兴完败!
按照听证会的流程,接下来是辩论环节,辩论现场的针锋相对是听证会上最容易让人得出结论的环节,可以说这也是陈述人的终极发挥。
这一次,胡殊同率先开口,“刚刚听陈总讲了许多,我想知道所谓创业园是否就能真的解决就业问题?”
陈哲惊望一眼胡殊同,就业问题可是天胜方的一把杀器,但不等他抛出,对方倒先扑向了刀刃。
“胡总,有创业才有更多的就业,创业大军的兴起,自然会带动就业问题的解决。”
“那倒是想问一句陈总,您所理解的就业又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