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两个室友-《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接下来,黎舟以同兴为例,详细向余大军介绍了达业的射频识别技术。往大了说,这堪称是一次达业向鹏程的推介,除了技术在冷库中的运用,达业也在盯着盘湖渔港。如若盘湖渔港能运用达业的一套设备,一如这个项目对鹏程的提振那般,也将是达业履历上颇为辉煌的一笔。

    黎舟的技术手段是这个领域的高水准,除了像同兴那样的冷库冷藏车全程控温,还研发出专门针对冷库的射频识别系统,他从入库、分拣、出库这些地方入手,并开发出这个循环之内的软件系统。

    余大军仔细听完,但说实话他听得懵懵怔怔,什么耦合元件电磁波、数兆字节动态链,他都一头雾水满脸问号,  怎么向冷库客户推荐?单凭这套说辞,  这玩意能卖出去是见鬼了,这年头人们还没形成依赖技术的习惯,越是说些听不懂的,越是让人敬而远之。

    “黎博士,既然是在同兴已经运用,技术上的事情我不担心,不过你不能说得通俗点?”

    “余总,我有哪句不够通俗?”

    余大军咂咂嘴,“黎博士,要不这样也行,你做一张收益测算表,就是有了你这套设备能给客户省多少。客户要看的不是数学物理,而是一个量化的成本,这样才能把设备推出去。”

    余大军所说的,正也rfid在推广过程中的一大问题,说白了就是太飘忽了,越是看不见的越让人心里没底。而且这套设备造价不菲,本就不是轻易能下决定的事,比高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它到底有多高效。

    黎舟却忽然皱眉,想了很久才又开口,“冷库规模各不相同,货品也不相同,又不像油钱那样烧一升是一升,这东西如何测算呀。”

    余大军这下算是明白了,说起技术无可匹敌,技术之外无话可说,“这事你有没有找殊同探讨过?”

    “余总,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量化,殊同他也搞不定的。”

    “那不一定,技术他懂,接地气的他也懂,如果有法子,也只有他有法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