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昨日重现-《冷链二十年》
第(3/3)页
别的不说,当胡殊同操持起来这般架势,决然不会是什么小事。而她早就明白,这等工作狂把自己扔回老家,绝对不是养精蓄锐来了。
随着方案的深入,栾平欣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她曾看过同兴的图纸,这六套图纸,可以说是同兴的各种大小版本,从前只是觉得它灌注了胡殊同的某种想法,今时一看却让她觉得大有门道。它不只是细部施工这么简单,而是整体与细节的接合自一开始就与寻常的冷库有所不同。
渐渐地,她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她第一次看到同兴的图纸时,便觉与见过的任何施工图纸都不一样。
因为,那是一个更为宏观的逻辑。
冷库冷库,要义在库,似乎只要库起来,制冷设备全面跟上,剩下的就是分格分断,设备间、预冷间、制冷间一套紧随,无论是怎样的规模,都离不开这个模子。
但国外的先进冷库,最大的工作恰恰不在施工过程,而是如何解决前期的诸多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库内回车空间是否够用,叉车与货架的动线如何规划,货架布局与动作流程是怎样搭配。
正是这些前期考虑的不周全,导致为什么在建筑面积相同、制冷及保温设施投资相同的情况下,国内冷库的实际存量会那般减少,这个差值,最高能达到30%!
但于此刻而言,那些梁梁柱柱、线线数数的事,倒也不觉得有多紧迫而重要了。
恍然间,回到从前,就像同兴还没有出现,就像看到书桌上当年的歌词本。
就像那年山未开、浅雪堂前。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