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我明白。” 说着,净昙敛去一身佛气,身形逐渐变小,与关鸠等齐。 身影变得佝偻许多,皮肤皱起。从旁人眼光来看,与老翁无甚差别。 “这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声音嘶哑,脸上的皱纹挤作一团,关鸠愣神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净昙手中还变出了一锣鼓,化作了打更人的模样。 关鸠点了点头,身形一变。 变成了一酒糟鼻子,挺着个肚子的巡房捕快。 “小友可是大概清楚了这鬼物的身份?”净昙行在关鸠身侧,探询地问了一句。“虽说那人是阳气泄尽而死,但也不能全然肯定那鬼魅徘徊在金川河附近。” “不,我非常肯定。”关鸠果断地摇了摇头。“这风月场所都是立在河畔,生魂返阳必然是带有执念,想必在此附近自是能感知到邪魅存在。” 邪魅沾染煞气化鬼不久,纵然手段诡异,终究是道行太浅。 在河水两侧随意搜寻一番,自是能寻到些蛛丝马迹。 净昙默默点了点头,关鸠所说恰好是他心中所想。“那么小友若是寻到,想要如何处置?” “禅师意思是?” 在修为达到三阶之后,肉身得到一番锻炼后,在身体内便会凝实佛心。 所谓‘佛心’,便是佛修宏愿之下的产物。 佛途崎岖,大爱众生。 凝结之后的佛心则需要自身对佛经的感悟,才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这一点则与方士和儒生并无甚差别。 方士寻道感悟天地法则,儒生闻道明晰仁义所在。 关鸠知晓,接触了‘五停心观’之一‘慈悲观’的净昙禅师心念慈悲,会对自己所为有异议也是情理当中。 “那些生魂染煞成邪,追根溯源,皆是被裹挟其中的可怜人。生前无端受戮,死后无端染邪。若是能有一丝度化的契机,未尝不可一试。” “禅师,邪煞便是邪煞,莫要计较过往。”关鸠明白了净昙的意思,仍是不认同。“若是造下杀业无数,只因念佛三昧便可皈依佛门,那些死于邪煞手下的冤魂又何其无辜。” “佛宗之人,面对杀性难改的邪魔,难不成只是劝诫对方放下屠刀吗?” “小友所说的,不过是可能的一种。”净昙竖掌于胸前。“而我所说的也是一种可能,事情未有明了前,决断不能妄下。” 穹顶之上,乌云翻滚不见天光。 关鸠也没有心思和净昙继续说下去,目光往远方抛去。 不多时,感知到了远方飘来一股杀气。 隐隐感知到了有刀气迸发。 两人目光相对,心照不宣。 化作两道流光往同一个方向奔去。 ..... ..... 潘惠锁拔刀出鞘,刀气轰然落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