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知不觉捡了一大捆,孟鸢脚步一顿,看见腐木上鼓着一团一团黑亮的木耳,边缘卷着,像一只小耳朵趴在木头上。 “木耳?” 她先用刀轻轻挑起,谨慎的凑近闻了闻,确认这就是木耳,才收进背篓里。 再往里边走了点,老槐根边一圈灰白的扇面菌从缝里挤出来,层层叠叠。 孟鸢想了想,只掰最小最嫩的两三朵,其余全留着。 “嫂子,那里还有!”周玉明指着一处松针厚积的地方。 孟鸢走过去伸手拨开松针,露出三四朵伞面褐黄的小蘑菇,柄粗短,气味清,是好蘑菇。 “别急,小心采到有毒的。” 孟鸢把颜色、菌褶、气味一一对照,挑最稳妥的装入竹篓,一圈转下来,干柴满背篓,木耳一小篓,蘑菇少少的几朵。 周玉明虽然不认识,但看孟鸢表现就知道是能吃的好东西,还想再多找点,被孟鸢拦住了。 两人已经不知不觉深入不少,再往里就不安全了,虽然已经很多年没穿过山上有野兽伤人的事,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不愿为了这点吃食冒险,这个年代没有血清,冒出个辣条也够她受的。 “够了。咱今天吃木耳瘦肉羹,剩下的用来当馅料。” 周玉明听到有好吃的哪里不从,可惜注定要让他失望了。 两人回到家时,周临安已经等候多时,孟鸢想起昨天约好就今日要去镇上杨柳书院打听打听,当即卸下背篓,回屋换了身干净衣裳,两人便出发。 留下周玉明哭丧着小脸,“我的木耳瘦肉羹…二哥怎么不晚点回来。” …… 杨柳书院在南街尽头,两人刚接近书院就听到院中传来起起落落的读书声。 门房接过信笺,让两人在侧亭稍候跑进去通报。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位中年男子。 该男子玉面青须,一身青色长袍,年纪应该三十左右,眼神温和但不失锋芒。 陈伯言早在信中弄清两人来意,直言道:“你是周临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