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回国!苏寒成功入选感动华夏十大人物!(三章合一)-《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第(2/3)页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朴素的忠诚与最坚定的抉择。

    现场在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掌声来自四面八方,包括许多中立国家的学员和教官,甚至一些联军国家的成员,也为之动容。

    这种对祖国赤诚的忠诚,在任何国家、任何军队,都值得尊敬。

    西点校长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更多的也是欣赏,他点了点头,没有再强求。

    拉尔森等人看着苏寒,心情复杂难言。

    他们败给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更是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拥有的精神力量。

    交流论坛正式结束。

    华夏代表团载誉而归。

    当代表团乘坐的航班平稳降落在华夏首都国际机场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

    接机大厅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无数的军迷、市民、青年学生,手中高举着国旗、欢迎横幅和苏寒的照片,将机场变成了欢庆的海洋。

    “欢迎英雄归来!”

    “苏寒!苏寒!”

    “华夏军人,威武之师!”

    热烈的欢呼声、掌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掀翻机场的顶棚。

    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激动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与敬意。

    央妈和其他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秦风上校和苏寒等人刚一出现,现场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顶点!

    人群疯狂地呼喊着苏寒的名字,声音震耳欲聋。

    苏寒看着眼前这盛大的场面,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感动。

    他立正,向着热情的人群,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这个动作,再次引燃了全场!

    “敬礼!”

    “太帅了!”

    “这就是我们的兵王!”

    在机场安保和部队人员的护卫下,代表团艰难地穿过人群,登上了前来迎接的大巴车。

    即使车辆驶离,依旧有不少热情的民众驾车跟随,一路护送。

    这股“苏寒旋风”并未停歇。

    当代表团回到国防科技大学时,校园内同样是一片欢腾!

    全校师生自发组织起来,在校门口列队欢迎,锣鼓喧天,彩旗招展!

    “学长牛逼!”

    “欢迎苏寒学长载誉归来!”

    “为国争光,科大骄傲!”

    学生们挥舞着彩带,高声呐喊,气氛热烈至极。

    苏寒已然成为了所有科大学子心中的偶像和标杆。

    校领导亲自迎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代表团特别是苏寒在交流活动中展现出的过硬素质和为国争光的卓越表现。

    表彰大会的余温尚未散去,鲜花和掌声仍萦绕耳边,苏寒就接到了陈教授的电话,让他前往其办公室一趟。

    苏寒整理好军容,敲响了陈教授办公室的门。

    “请进。”

    苏寒推门而入,却见办公室内并非只有陈教授一人。

    军区副司令赵建国中将正坐在沙发上,端着茶杯,笑眯眯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与期待。

    “首长!陈教授!”苏寒立刻立正,敬礼。尽管与赵建国私交甚笃,但在正式场合,军礼一丝不苟。

    “行了,这里没外人,放松点。”赵建国笑着摆了摆手,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

    陈教授也面带微笑,示意苏寒坐下,然后亲自给他倒了杯水。

    “小子,这次干得漂亮!”赵建国开门见山,声音洪亮,“这次国际军校生交流,你给我们华夏、国科大争脸了!”

    “首长过奖了,这是我职责所在。”苏寒平静回答,并未因赞誉而自满。

    赵建国眼中赞赏更浓,他就喜欢苏寒这股胜不骄、沉稳如山的劲儿。他放下茶杯,神色稍稍严肃了一些:“叫你来,是有几件重要的事情。”

    苏寒挺直腰背,凝神静听。

    “第一件事,是关于你之前那个大胆的建议——组建一支完全模拟外军作战体系、装备、战术的专业化‘蓝军’部队。”

    赵建国目光灼灼,“你的建议报告,我和陈教授联名提交后,经过了总部多次研讨和论证。现在,我可以正式告诉你,组织上已经原则上批准了这个方案!”

    苏寒心头一震,眼中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组建一支强大的、足以磨砺全军各精锐的“磨刀石”部队,是他基于前世经验和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判断,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构想。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高层采纳并推动。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意义重大,但也困难重重。”

    陈教授接口道,“这支部队需要全新的编制、装备、训练大纲和思维模式。总部决定,等你从国防科大顺利毕业,这项任务就将正式启动,由你担任该部队的首任主官,负责全面的筹建和训练工作!”

    重任在肩!

    苏寒感到一股热血在胸中涌动,他站起身,铿锵有力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组织信任!”

    “坐下坐下,”赵建国压压手,脸上又露出了那种“老狐狸”般的笑容,“别急,还有第二件事,关于西点军校的那个邀请。”

    苏寒微微一愣,他早已明确拒绝,难道还有变数?

    “你当时拒绝得很干脆,展现了我华夏军人的气节和忠诚,很好。”

    赵建国肯定道,“不过,在你回国后,西点军校方面通过外交和军事交流渠道,再次联系了我们国防科大和军区。”

    “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不以学员身份,而是以‘外聘战术顾问’的形式,邀请你前往西点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交流和任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