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见济懂了。 按照于谦的战略,大明在南方目前只需要让沐琮、广西都司、交趾都司在面对中南半岛联军时,稳重取胜,绝不冒进。 在北方,则表面上和蒙古诸部和平相处。 而金戈集团军随时做好开赴边关的准备。 一旦蒙古诸部敢撕破互市协议,大明就根本不给他们南下扰边的机会,直接由边军负责金戈集团军的粮草线路安全,如此,金戈集团军可以肆意远征。 直接把漠北打穿! 但朱见济没有放弃他的大包围战略,对于谦道:“可以这么布置,不过朕的初衷还是不变,这样,将哈密的把塔木儿、河套的库尔岱、东北都司都指挥使范彪、辽东都司都指挥使韩斌入京觐见?” 必须把大包围战略详细安排下去了。 而不是让他们相机行事。 把塔木儿是畏兀儿部的首领,大明的忠顺王。 库尔岱是土尔扈特部的首领,也封王了,大明的和顺王。 五军都督府一位都督上前一步,“陛下,不宜宣召,若是宣召这四位,势必惊动蒙古诸部,让他们有所防备,微臣以为应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按照陛下的大包围战略做出详细布置,之后由锦衣卫传送密旨过去,如此可出其不意,确保陛下的大包围战略达到目的!” 于谦颔首,“微臣附议!” 其余众臣纷纷附议。 朱见济便道:“既然如此,于少保,兵部这边按照当下的局势,对之前的大包围战略做出相应更改,虽然战局瞬息万变,但战场上的变动应付,那是领兵为帅者的责任,我等坐镇大后方,自当做好第一反应的最详细的计划,所以要尽可能的详细,具体详细到何种程度呢……详细到诸卫所何日出兵,出兵几日后抵达何处,又需要在何处布置多少兵力这些,都必须一清二楚。” 现在大明拥有火力优势,可以尽可能的把战事数据化了。 这样能尽可能的减少意外。 于谦领旨。 朱见济又道:“五军都督府在京的都督们都身经百战,沙场经验丰富,兵部在制作战略计划时,五军都督府可参与其中,兵部也需要多咨询五军都督府,若有争执,可至文华殿奏呈。” 其实于谦完全可以裁决。 但这种权力,朱见济还是不打算放手,再说于谦的年岁大了,难免有思绪浑噩考虑不周的时候,自己还是要掌握好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