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袁陶孙暂息战火-《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3/3)页

    占领丹阳,兵精粮足,有孙策之勇,有周瑜之智,吴景一边继续招募兵马,一边思考着攻打吴郡。

    吴郡才是他们真正的根基,只要能够占领,等到乌程侯孙坚率军返回,那便可成就一番霸业。

    可是当一切准备充足,将要出兵之时,传来消息,纪灵在合肥大败,折损了三万兵马。

    “陶应现在还在九江,我们速战速决,拿下吴郡!就算没有后将军的支持,也一定可以坚守到我父亲大军返回。”孙策准备了这么久,怎么能轻言放弃呢?

    “少将军,吴郡有一万兵马,分别驻扎在吴县和富春,无论是攻打哪里,都不可能短时间攻破,而占领其他县城,却毫无意义,若在我们久攻不下时,陶应的大军杀到,将会让我们腹背受敌!”吴景摇了摇头说。

    “富春守将陈到,无名之辈尔,我们孙家在富春有一定的影响力,只要我的大军一到,他们必然支持,我只需五千兵马,便可攻下富春。吴县如果攻不下,我们便占领钱塘,然后徐图吴郡!”孙策对攻下富春还是很有信心。

    “少将军,陶应有识人之名,陈到虽是无名,但却并非无才……”

    “我意已决,舅父不必多言!”

    虽然吴景是丹阳太守,但是在这里,他们都是以孙策为主的。

    “伯符兄,富春或许可以攻下,但合肥有三万兵马,随时都可以渡江来到丹阳,如果我们的兵马被牵制到吴郡,丹阳便有可能丢失,到那时,孙将军如何回江东?”周瑜说道。

    “这……”

    孙策一下子又陷入两难之中。

    如果没有父亲孙坚为后盾,那他在吴郡就是一支孤军,切不说能不能守住,对方即使不打,切断他的粮道,都能把他困死。

    吴郡的那些世家也一定会见风使舵,关键时候将他抛弃。

    “少将军,公瑾言之有理啊!”徐琨也说道。

    “伯符兄,当务之急我们是坚守丹阳,而不是挑起战端,今年粮食长势不错,秋收之后,我们的粮草必然充足,现在可以继续征讨山越,一边练兵,一边募兵。若能将兵马扩充到三万,加上孙将军的两万精兵,到那时,我们一鼓作气,拿下豫章和会稽,以三郡之地,对抗陶应,徐图吴郡!”

    合肥之战让周瑜看到了陶应的强大,这个时候去硬碰,显然是不智的行为。

    但是他也知道,孙策绝对不会服输,因此没有直接劝,而是给他一个最合理的规划。

    “好,就依公瑾所言!”孙策好胜,但却并非无谋,他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