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谋开阳先礼后兵-《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3/3)页

    要么归降自己,要么灭掉!

    “属下以为,当先礼后兵!”陈登向陶应拱了拱手,“如若归降,日后必是少将军麾下一员大将,若是不归降,兵临开阳,少将军奉诏讨贼,大义在身,若战必胜!”

    “元龙言之有理,来人,笔墨伺候!”

    “诺!”

    很快,下人们便拿来了笔墨纸砚。

    “萧国相,这纸不是蔡侯纸啊!”

    陶应穿越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他一边习武,一边学文。

    这个时候用的字是汉隶,而写字很少用纸,因为蔡侯纸的质量太差了。

    偶尔会用一些锦帛,但是锦帛的代价太大。

    可是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纸,不但洁白,而且很细腻,就像后世的宣纸一样。

    “少将军,这当然不是蔡侯纸了,而是青州的左伯纸!”

    “左伯纸……”陶应立刻想了起来,东汉末年的左伯纸,那可是造纸术的一大飞跃,不但能写字,还能画画,书法家蔡邕的飞白体,就是用左伯纸保留下来的。

    想起了这些,陶应也想到蔡邕现在正在江东,用左伯纸练字,而且他还教了一个学生,就是吴郡的顾雍。

    以后得把这家伙挖过来,那可是以前历史中东吴有名的丞相。

    当然,还有这个左伯,他成功的造出纸是在光和六年左右,本来很快可以流传于世,可惜爆发了黄巾之乱。

    而与此同时出来的还有张芝笔和韦诞墨。

    他们三个人和蔡邕一样,都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可见这笔墨纸的重要性。

    青州比较乱,左伯没办法安心的造纸,因此现在的纸只有一些大儒才拥有。

    萧建能够得到,是因为这里离青州比较近。

    要知道,这些年洛阳都没有左伯纸啊!

    有了纸,陶应感觉自己的思维都流畅了很多。

    提笔书写:

    长水校尉陶应,告臧高宣、孙仲台书:

    近者奉诏讨贼,旌挥北指,势如破竹,谈笑间匪患皆灭,今欲率麾下虎狼之师,与宣高会猎于开阳,然闻宣高乃忠孝之人,他日为匪,因父遭诬陷而入冤狱,自屯兵开阳,并未伤害百姓,陛下仁慈,皇恩浩荡,令宣高五日之内,解甲来降,将免于罪责,来日可立功受赏,光宗耀祖,切莫执迷不悟,自毁前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