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 汉中争夺战-《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3)页
    “你是董卓大乱之后来到益州的吗?”
    “正是。”
    法正点头道:“祖父去世不久,董卓祸乱朝纲,关中大乱,在下不得已,举族往益州而来,可惜在益州人生地不熟,不能得到看重,只做了一个微末小吏。”
    “这样啊。”
    庞羲叹息一阵,开口道:“之前你说你有攻破阳平关的妙计?”
    “正是,阳平关关城高大,地势险要,守军众多,若不用计策,只是强攻,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拿下,在下以为,不应该在这里耗费太多的兵力。”
    法正严肃的说道。
    看着年轻的法正,庞羲思考了片刻。
    “你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法正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让庞羲知道。
    庞羲听了,细细琢磨一下,觉得还真有道理,这样搞,弄不好真的可以攻破阳平关。
    只要打开阳平关的缺口,大局既定,他就什么也不担心了。
    “好!就这样做!”
    法正大喜。
    而这时,有属下劝阻庞羲。
    “将军,此人不过是一介微末小吏,居然妄议军国大事,将军如此轻信于他,我实在为将军感到担忧!”
    庞羲看了看法正,稍微有些犹豫。
    “将军!将军之前以劣势兵力讨伐逆贼赵韪,何尝不是孤注一掷?眼下的局面,是拖延越久,对将军越不利,将军需要知道,反对将军北伐的人一点都不少。
    若是拖延时间久了,成都生变,将军粮道不稳,功业转瞬即逝!现在时在敌,而不在我,将军若要建功立业,非孤注一掷不可!非尽可能的加快速度不可!绝对不能拖延!”
    法正大声的劝诫庞羲。
    对啊,若是拖延的时间久了,谁知道刘璋那边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刘璋最近些时日还蛮愿意提拔益州本地出身的官员的,那些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自己而言难道是好事?
    如果没有过硬的功劳和实力傍身,难道不是祸事吗?
    汉中必须要拿下,还必须要快!
    庞羲紧皱眉头,抿了抿嘴唇,一拍桌子。
    “我意已决!就这样做!不准反对!”
      
    第(3/3)页